赋能人才培养 强化国际交流——“中非职教合作计划”走进模块化建筑与智能建造
赋能人才培养
强化国际交流
7月25日下午,华章新筑项目部迎来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的24名科特迪瓦留学生参观交流。此次观摩活动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牵头组织,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支持、中建海龙、人才安居共同协办。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主任陈绍名、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灿华等一行近30人走进华章新筑项目,龙华人才安居公司龙华项目执行经理陈云,中海建筑高级工程经理、项目经理徐恺予以热情接待。
活动现场,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引领讲解下参观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展厅、项目智慧建造指挥中心及模块化建筑样板间,并前往现场实地参观了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身临其境体会到了模块化建造技术以及智能建造技术在快速建造、优质建造和智能建造等方面的优势,对模块化建筑以及智能建造技术的前沿性以及优势表示由衷赞叹。此次观摩交流加强了国际人才的培养与素质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学生的专业视野,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互鉴。
▲合影留念
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
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是2021年底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重要合作倡议。计划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统筹实施,旨在帮助非洲青年掌握以产业标准为基础的职业技能,扩大就业、推动目的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强双、多边人文交流,培养非洲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华、友华青年劳动力和领军技术人才。
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下滑查看↓↓↓
座谈交流
▲座谈交流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主任陈绍名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主任陈绍名向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以及中建海龙、人才安居为此次活动搭建的平台表示由衷感谢,他表示,华章新筑是国内首例采用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全过程智能建造的高层建筑,在交流推广新型建造技术上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借助此次观摩交流拓展我校留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
▲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灿华
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灿华向陈绍名主任以及青年留学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建海龙、人才安居为此次观摩交流活动搭建的平台表示了感谢,她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国际人才深入了解中国新型建造技术,助力国际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国际化的高质量提升,也将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希望各位留学生们能在此次活动中深入感知与充分体会模块化建筑以及智能建造技术的魅力与优势,进一步促进中非两国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中非两国的建设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龙华人才安居公司龙华项目执行经理陈云
龙华人才安居公司龙华项目执行经理陈云向付灿华秘书长、陈绍名主任等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观摩交流跨越国界,不仅能够促进国际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也是龙华项目走向国际的重大机遇,我们将牢牢把握,向诸位留学生们讲好“华章新筑”的故事,充分展现中国新型建造技术,展示中国自信,为国际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
现场参观
深圳龙华樟坑径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国内率先采用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全过程智能建造的高层建筑,是国内首个百米级高层混凝土模块化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 17.3 万平方米,有 5 栋 99.7 米高的建筑,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 2740 套,项目案名为“华章新筑”。项目技术与管理均极具创新性,是装配式建筑的一次全新探索,自建设开始以来,得到深圳乃至全国同仁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市新型建筑工业化新阶段的创新引领新标杆。
“华章新筑”成功刷新了我国建筑业的多项纪录:
●全国第一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
●全国第一快高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全国第一个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模块化建筑项目;
●全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高层保障性住房项目。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龙华樟坑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更多详细内容:https://mp.weixin.qq.com/s/IDfXuRzNek4gxmCyFsdYHA
随后,在华章新筑项目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留学生参观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展厅、项目智慧建造指挥中心及模块化建筑样板间,并前往现场实地参观了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身临其境体会到了模块化建造技术以及智能建造技术在快速建造、优质建造和智能建造等方面的优势。
▲参观新型建筑工业化展厅、模块化建筑样板间
▲参观项目智慧建造指挥中心
▲参观项目现场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交流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留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模块化建筑以及智能建造技术的认识。留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交流,开阔了视野,要把“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筑”、“智能建造”等概念分享和传递给更多人。
此次留学生参观体验活动不仅让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建筑的迅速发展与前沿技术,也为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