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悦仲:住宅全装修的“前世今生”
本文原载于2009年4月1日《中国建设报》第四版。
在中国住宅及房地产研究会还没有更名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之前,笔者就住宅全装修话题采访过副会长童悦仲。这位多年从事住宅产业化工作的、神采奕奕的专家,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话是:“十几年的时间在你们年轻人看来是漫长的,可是这期间在中国住房领域发生的许多事情和变化,对于我们来说,却仿佛是刚刚发生过一样,只是弹指一挥间。”
在交谈中,童悦仲用极其简洁的语言,向记者介绍了住宅全装修的“前世今生”。同时也描绘出一副住宅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历史画卷,带给记者颇多感慨。
造了一半的汽车
童悦仲首先向记者提到一个理念:毛坯房就像一辆造了一半的汽车,根本只是个半成品。作为业内知名专家,他走访了不少国家和地区,但是,他说道,却从未见过毛坯房。外国同行对于毛坯房更是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这样的住房就像一辆汽车只做了一半就卖出去,连座椅都没有。在外国同行眼中,将一个半成品准入市场,是极度违反了市场规律的。童悦仲笑着说,当全装修是全世界的普遍做法时,毛坯房就成为了“中国特色”。
那么,“造了一半的汽车”从何而来?
福利分房与改革开放:历史深处的缘由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福利分房制度下,职工的住房问题都由单位分配解决。童悦仲介绍,由于人多房少,国家和单位的负担都很重,很多职工要轮上很多年,因为分房闹矛盾的现象也十分平常。在此国情下,国务院将当时的住房分为4类,按照规定,大多数职工和干部只能居住一类和二类住房。这两类住房不仅套型面积比较小,装修要求也比较低,例如,规定地面和墙裙应由水泥砂浆抹面,如果铺地板或贴瓷砖就属违规了。虽然验收标准低,但却包含了基础装修的内容,如“水通灯亮”,地面、墙裙的处理,基本卫生设备齐全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住房的要求也更高了。于是,有人开始进行铺地板、贴瓷砖等装修。这种现象从上海开始,很快蔚然成风。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装修的最好时机不是入住后,而是入住前,先装修再搬家于是成为了必然的程序。与此同时,粗糙的初始配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装修时,人们不得不凿掉水泥地面和墙裙,重新铺设和粉刷;敲掉粗糙的家具,甚至水池、座便器等,重新购置。这一方面繁复了装修过程,另一方面形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极大的浪费。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国各地许多单位纷纷呼吁,原有的住房验收标准应予以变更。但是,这一要求并没有很快得到回应。
392号文件:毛坯房的“通行证”
直至1994年6月,原建设部出台了一项重要文件:《建设部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建监字第392号)。童悦仲认为,这个文件仿佛是给毛坯房颁发了“通行证”,使其开始“合法化”起来,这也带动了建材市场、装修行业的兴起。1998年,毛坯房也从福利分房时代进入了商品房时代。
毛坯房带来的二次装修,使得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问题和危害。每家每户自行装修,随意开个门或拆堵墙,带来结构安全问题;不专业的改水改电,装修公司偷工减料甚至采用不合格产品,造成安全隐患;小区各业主入住时间不一,陆续装修,相互干扰严重;同时,多如牛毛的“马路游击队”难以管理,因操作不当造成施工事故时有发生,或者欺骗敲诈,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此外,普通群众对装修和建材知识不了解,且一次装修动辄几个月,对购房者来说,往往是费时费力又费钱……
“弹指一挥间”重回起点?
由于二次装修带来的问题太多了,近年来对于全装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童悦仲感慨道:这么多年来,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原因,造成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我们或许是走了一条“弯路”,出现了所谓“中国特色”的毛坯房。而现在,到了必须进行再次变革的时候。当然,以前的路不会白走,现在的起点肯定比以前高很多。
但目前大部分开发商还没有开始真正做全装修房。童悦仲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发商可以借由毛坯房掩饰很多建造过程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都开始走上这条路,做得好的都不愿意再回头去做毛坯房了,这也是企业日后的必经之路。而那些缺乏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小企业迟早将被淘汰。这是有利于市场调整的。最后,童悦仲确凿地说:“住宅全装修,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本报记者 付灿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